COVID-19推動了企業數位轉型的齒輪,令各企業意識到進步的腳步刻不容緩,以及掌握數位的急迫性。在這數位時代,政府與企業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資料,改變未來的服務模式?這次我們邀請到DTA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 陳正然理事長 與美商鄧白氏台灣區 孫偉真總經理 就數位轉型的議題進行交流與探討,分享他們對數位轉型的看法!幫您瞭解數位轉型對企業實質上帶來什麼樣的效益!
在數據時代的當下,?面對各類合規手段,怎樣才能最有效的辨識實質受益人??如何藉助科技及大數據,減少反洗錢作業所投入的大量人力? 這次我們邀請到尚玉瑛協理,來分享她在團隊辨識實質受益人中的寶貴經驗,以及鄧白氏如何通過自身擁有的3.6億筆企業資料庫快速識別最終實質受益人。千萬別錯過!
COVID-19疫情效應衝擊全球經濟,造成供應鏈斷鏈、物流運輸業受阻、廠商延遲交單或付款、實體展會取消、業務工作型態改變等狀況層出不窮。您是否亟需恢復企業正常運作,在疫情危機下翻轉困局?為了協助企業強健運作,美商鄧白氏邀請您參與【後疫情時代之超前部署】線上研討會,透過相關場景與成功案例,探討企業如何解決外銷痛點、管控風險以及數位轉型。
運用數位科技進化商業模式,已是企業轉型的共識。鄧白氏將舉辦研討會,跳脫過往思維針對科技發展的應用做深入的交流與推廣。上半場將透過「鄧白氏企業付款分析」進行往來客戶應收帳款風險觀察,優化現金流,並化被動為主動管理風險。下半場將分享如何運用「D&B Credit財務風險管理平台」即時掌握財務管理,制定高效的風險控管流程,協助有效率地控管全方面企業風險,並提高公司營收,實現企業在轉型的商業競爭中創造優勢。
運用數據洞察市場趨勢已勢不可擋,如何塑造具信賴度品牌策略與定制更完整的市場開發策略,以助全球的商務拓展,歡迎大家參與台灣經貿網所舉辦的「解碼數位行銷新時代 電商達人經驗分享」座談會,鄧白氏將會在會場設有攤位,近距離與大家分享拓展海外商機的平台應用。本次專題演講,邀請社群巨擘Facebook發表專題演講-「全球瘋社群 B2B2C企業 如何運用社群擴大品牌影響力」,及商務社群龍頭Linkedin分享「商務社群行銷策略」,協助廠商數位布局,找到潛在客戶。現場鄧白氏攤位備有精美小禮,歡迎大家到鄧白氏攤位索取。
鄧白氏台灣於近日榮獲英國皇家採購與供應學會頒發的《企業道德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獎》,並被授權使用其標章。這不僅肯定了鄧白氏台灣過去在採購與供應鏈相關工作中嚴格遵守道德規範,也標示著公司將持續履行最高標準的商業道德並用於採購及供應商管理的決心。
除獲得此殊榮,鄧白氏台灣受邀法務部廉政署邀請於108年外商及企業誠信論壇 落實法遵機制拓展全球商機,邀請鄧白氏台灣孫偉真總經理擔任講者,分享如何以數位科技導入企業誠信與法令遵循議題。
星展銀行與美商鄧白氏、高雄產業發展協會與針對中美貿易戰舉辦本次講座,將探討在貿易戰中台商如何運用優勢和企業數據,以及透過數位化的現金管理策略創造新契機!鄧白氏台灣將會針對全球格局有了新的轉變,企業該如何以數據帶動轉型的角度,分享如何使用新世代工具,全面整合企業數據與洞察幫助企業績效更上一層樓。
大數據引動產業革命不容置疑,時下最夯的人工智慧、金融科技都奠基於厚實的數據分析,已然是「沒有數據,沒有科技」的年代,而國內不少企業仍在摸索如何挖掘出數據價值。為協助企業突破盲點,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美商鄧白氏與資策會、美國在台協會、人才循環大聯盟協辦,特別邀請2018年度最佳美國數據長 - 鄧白氏集團首席數據長 Anthony Scriffignano 博士來台主講,與國內企業領頭羊分享數據創新成功經驗,並透過講者間的跨域交流,重新聚焦新觀點。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報告顯示,全球企業對市場前景普遍持樂觀態度。該報告涵蓋了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商業供應鏈連續性指數、企業財務信心指數、商業投資信心指數以及企業ESG指數等五個指數。報告指出,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上升12.3%,反映出企業對銷售額和訂單量的增長預期有所提高。企業財務信心指數也上升了12.3%,主要受益於有利的借貸成本預期。商業投資信心指數增加了23.3%,顯示企業對資本支出的展望更加樂觀。此外,企業ESG指數上升了8.0%,表明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承諾有所加強。報告還強調了地區和產業的差異,例如美國企業對市場的樂觀度顯著上升,而英國企業則有所下降;製造業和服務業在樂觀預期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提升幅度。
2024年第三季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達到125.3,較前一季大幅增長67%,恢復至2022年第一季的疫情前水平。所有六項關鍵參數——銷售量、新增訂單量、淨利潤、銷售價格、備貨水準、雇用員工數——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地,52%的受訪者預計淨利潤將增長,41%的受訪者預期銷售價格將上漲,46%的受訪者預計銷售額將增加。此外,企業對備貨水準和員工雇用的預期也有所改善,反映出整體經濟環境的回暖和企業信心的提升。
根據《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近期國際商業情勢發展,增加了台灣出口商的挑戰。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指出,台灣企業樂觀指數的微幅下降反映了對近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使得企業行事謹慎,部分企業計劃中的投資可能延遲或取消。此外,最近的地震也可能暫時擾亂商業運營,進一步抑制了企業的樂觀情緒。總體而言,國際商業情勢的變化對台灣出口商帶來了挑戰,企業需密切觀察情勢以因應變化。
2024年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指出,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上升至60.2,顯示市場景氣持續樂觀,但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下滑至44.1,主要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此外,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持平,但先進經濟體下降2.3%,新興經濟體提高5.5%;而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則下降至55.6,降幅為5.4%,因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時間延後;最後,全球企業ESG指數微降至60.0,但企業仍積極推動ESG執行。
中國2023年GDP超預期,企業調整投資策略以擬定2024年高增長區域和行業。零售銷售增長穩健,出口增長強勁,金融系統面對挑戰,房地產壓力持續,中央銀行保持政策穩定。2024年省級增長目標待公布,反腐行動加劇,人民幣升值或影響降息。注意貿易調整,準備應對雙邊關係變動,重視安全風險,政策支持內需增長,關注地區安全情勢。
美商鄧白氏今天發布2023年第三季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調查報告,該指數顯示,自今年第二季以來,BOI已連續兩個季度增長。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主要係依據製造業和服務業受訪者對六個關鍵參數的樂觀程度,即營業收入、稅後淨利、銷售價格、新增訂單數量、備貨水準和雇用人數。
全球經濟近年深受三大衝擊—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以及一連串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在各大公司面臨供應鏈斷鏈危機、通貨膨脹、利率攀升與能源成本之際,「企業經營韌性」已成為日益受到注意的常見名詞。全球企業領袖將與大家分享,數據所創造出來的企業經營韌性、危機預防能力以及商機,能如何保障公司的未來。
在台灣,與Covid 相關的電子產品繁榮之後,消費電子產品週期性需求的低迷可能會削弱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半導體行業的前景。台灣仍在美國的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上,但引發美國現任政府採取行動的機率不高,新台幣走向疲軟與幾乎與其他國家貨幣兌美元的下跌一致。台灣資產負債表狀況一如既往地穩固,結構性外部盈餘大,外債低,外匯儲備高。此外,如有需要,亦可動用5,000億台幣國安基金,以穩定金融市場。
在香港,由於外部需求低迷,第三季GDP收縮2.6%。第一季經濟下跌 2.9% 後,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持續上升,意味利率自動調整機制將啟動,推動港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逐步上升並跟隨美元利率,利率的上升將加重房貸壓力,進而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恆生指數今年迄今已回落 40% 以上,目前處於 2008-09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股價暴跌可能會打壓消費者信心和零售支出,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財政政策仍將維持寬鬆因應市場的波動。
在美國,聯準會(Fed)很可能在 2022 年最後一次會議上加息至少 50 個基點。10 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已升至 3.5% 以上,提高了所有企業和抵押貸款借款人的融資成本(抵押貸款利率突破 7%)。根據 2022 年 7 月《資深信貸人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指出,銀行對企業的商業和工業貸款 (C&I)審核門檻更加嚴格。
在香港,第一季經濟下跌 2.9% 後,第二季則微幅上升 1.0%,主要反彈的原因為 Covid-19 限制的放鬆,雖然經濟正在復甦,然仍存在利率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全球需求疲軟等不利因素,都將對未來一年的前景構成壓力。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可持續採用寬鬆的財政政策,短期財政狀況穩定。
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 (PBoC)迄今為止的降息只是名義上,仍採寬鬆財政政策和與美國聯準會、多國央行背道而馳。PBoC 指示銀行放寬信貸條件,尤其是對消費者和小企業的貸款條件,但放款速度仍然緩慢。2022年整體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 5.5%,儘管是三年來的最低水準,但這一目標仍將難以實現。中國 Covid-19 疫情爆發仍是企業面臨的下行風險,尤其是面對高傳染力Omicron 變異株。小企業和內需復甦仍是2022年政策的重點,習主席提出的 “雙循環”經濟策略,需要透過增加國內生產和消費,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軸,增加經濟韌性,以內需支撐國內和國際經濟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