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四季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報告

2025年第四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跌幅趨緩,大型企業在供應鏈重組與市場多元化方面展現出更高的調整能力,信心指數季增 3.2%,成為支撐整體穩定的關鍵力量。同時,數位轉型成為企業投資布局的另一焦點。報告指出,目前僅有13%的企業已將生成式AI全面導入至業務營運流程中,但有高達 73%處於探索或試點階段,顯示AI應用仍處於早期發展期,未來具備龐大的成長與投資空間。在企業投資決策中,「AI 數位基礎建設」與「資安能力」已與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並列為三大關鍵考量因素,反映出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上的雙軸佈局。

2025第四季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報告

2025年第四季台灣整體企業樂觀指數儘管下滑,企業對營運基本面的信心仍維持穩固。預期出口訂單增加的比例為 57.1%,內銷訂單為 64.2%,銷售為 67.4%,稅前利潤為 63.3%。這些數值雖較上季略有回落,但仍處於歷史相對高檔,顯示企業對市場需求仍具信心。

GBOI Q3 2024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報告顯示,全球企業對市場前景普遍持樂觀態度。該報告涵蓋了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商業供應鏈連續性指數、企業財務信心指數、商業投資信心指數以及企業ESG指數等五個指數。報告指出,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上升12.3%,反映出企業對銷售額和訂單量的增長預期有所提高。企業財務信心指數也上升了12.3%,主要受益於有利的借貸成本預期。商業投資信心指數增加了23.3%,顯示企業對資本支出的展望更加樂觀。此外,企業ESG指數上升了8.0%,表明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承諾有所加強。報告還強調了地區和產業的差異,例如美國企業對市場的樂觀度顯著上升,而英國企業則有所下降;製造業和服務業在樂觀預期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提升幅度。

2024第三季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報告

2024年第三季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達到125.3,較前一季大幅增長67%,恢復至2022年第一季的疫情前水平。所有六項關鍵參數——銷售量、新增訂單量、淨利潤、銷售價格、備貨水準、雇用員工數——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地,52%的受訪者預計淨利潤將增長,41%的受訪者預期銷售價格將上漲,46%的受訪者預計銷售額將增加。此外,企業對備貨水準和員工雇用的預期也有所改善,反映出整體經濟環境的回暖和企業信心的提升。

2024第二季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報告

根據《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近期國際商業情勢發展,增加了台灣出口商的挑戰。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指出,台灣企業樂觀指數的微幅下降反映了對近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使得企業行事謹慎,部分企業計劃中的投資可能延遲或取消。此外,最近的地震也可能暫時擾亂商業運營,進一步抑制了企業的樂觀情緒。總體而言,國際商業情勢的變化對台灣出口商帶來了挑戰,企業需密切觀察情勢以因應變化。

GBOI Q2 2024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

2024年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指出,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上升至60.2,顯示市場景氣持續樂觀,但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下滑至44.1,主要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此外,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持平,但先進經濟體下降2.3%,新興經濟體提高5.5%;而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則下降至55.6,降幅為5.4%,因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時間延後;最後,全球企業ESG指數微降至60.0,但企業仍積極推動ESG執行。

國家風險報告_中國 [2024年01月]

中國2023年GDP超預期,企業調整投資策略以擬定2024年高增長區域和行業。零售銷售增長穩健,出口增長強勁,金融系統面對挑戰,房地產壓力持續,中央銀行保持政策穩定。2024年省級增長目標待公布,反腐行動加劇,人民幣升值或影響降息。注意貿易調整,準備應對雙邊關係變動,重視安全風險,政策支持內需增長,關注地區安全情勢。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連續兩個季度上升,經濟信心大振

美商鄧白氏今天發布2023年第三季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調查報告,該指數顯示,自今年第二季以來,BOI已連續兩個季度增長。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主要係依據製造業和服務業受訪者對六個關鍵參數的樂觀程度,即營業收入、稅後淨利、銷售價格、新增訂單數量、備貨水準和雇用人數。

【數據驅動韌性】企業面臨難以預料的未來時,該如何有所成長

全球經濟近年深受三大衝擊—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以及一連串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在各大公司面臨供應鏈斷鏈危機、通貨膨脹、利率攀升與能源成本之際,「企業經營韌性」已成為日益受到注意的常見名詞。全球企業領袖將與大家分享,數據所創造出來的企業經營韌性、危機預防能力以及商機,能如何保障公司的未來。

國家風險報告_台灣 [2022年11月]

在台灣,與Covid 相關的電子產品繁榮之後,消費電子產品週期性需求的低迷可能會削弱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半導體行業的前景。台灣仍在美國的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上,但引發美國現任政府採取行動的機率不高,新台幣走向疲軟與幾乎與其他國家貨幣兌美元的下跌一致。台灣資產負債表狀況一如既往地穩固,結構性外部盈餘大,外債低,外匯儲備高。此外,如有需要,亦可動用5,000億台幣國安基金,以穩定金融市場。
 

國家風險報告_香港 [2022年11月]

在香港,由於外部需求低迷,第三季GDP收縮2.6%。第一季經濟下跌 2.9% 後,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持續上升,意味利率自動調整機制將啟動,推動港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逐步上升並跟隨美元利率,利率的上升將加重房貸壓力,進而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恆生指數今年迄今已回落 40% 以上,目前處於 2008-09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股價暴跌可能會打壓消費者信心和零售支出,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財政政策仍將維持寬鬆因應市場的波動。
 

國家風險報告_美國 [2022年11月]

在美國,聯準會(Fed)很可能在 2022 年最後一次會議上加息至少 50 個基點。10 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已升至 3.5% 以上,提高了所有企業和抵押貸款借款人的融資成本(抵押貸款利率突破 7%)。根據 2022 年 7 月《資深信貸人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指出,銀行對企業的商業和工業貸款 (C&I)審核門檻更加嚴格。

國家風險報告_香港 [2022年09月]

在香港,第一季經濟下跌 2.9% 後,第二季則微幅上升 1.0%,主要反彈的原因為 Covid-19 限制的放鬆,雖然經濟正在復甦,然仍存在利率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全球需求疲軟等不利因素,都將對未來一年的前景構成壓力。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可持續採用寬鬆的財政政策,短期財政狀況穩定。
 

國家風險報告_中國 [2022年09月]

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 (PBoC)迄今為止的降息只是名義上,仍採寬鬆財政政策和與美國聯準會、多國央行背道而馳。PBoC 指示銀行放寬信貸條件,尤其是對消費者和小企業的貸款條件,但放款速度仍然緩慢。2022年整體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為 5.5%,儘管是三年來的最低水準,但這一目標仍將難以實現。中國 Covid-19 疫情爆發仍是企業面臨的下行風險,尤其是面對高傳染力Omicron 變異株。小企業和內需復甦仍是2022年政策的重點,習主席提出的 “雙循環”經濟策略,需要透過增加國內生產和消費,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軸,增加經濟韌性,以內需支撐國內和國際經濟循環。

國家風險報告_美國 [2022年09月]

在美國,聯準會(Fed) 可能會在第 4 季度將基準利率上調 75-125 個基點, 8 月底的 10 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超過 3%,提升所有抵押借款人的融資成本。鄧白氏風險評等將美國金融服務產業從 2 月的 DB3b 下調至 3 月的 DB3d,仍屬於中低風險。根據 2022 年 7 月《資深信貸人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顯示,銀行對企業商業和工業貸款 (C&I) 的審核門檻提高。

國家風險報告_美國 [2022年07月]

在美國,聯準會(Fed) 6 月,將基準利率上調 75 個基點,將目標利率提高至 1.50% - 1.75%,創下 1994 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自6月1日開始以每月 475 億美元縮表(300 億美元美國公債,175 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將在三個月內逐步提高縮表上限至每月 950 億美元。鄧白氏風險評等將美國金融服務產業從 2 月的 DB3b 下調至 3 月的 DB3d,仍屬於中低風險。根據 4 月《資深信貸人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預估2022年第一季,貸款需求將增加,商業銀行貸款及工業貸款(C&I)標準不變。

國家風險報告_香港 [2022年07月]

在香港,在今年第一季經濟急據緊縮後。隨著 Covid-19 限制的放鬆,經濟正在復甦,然後仍存在區域貿易放緩、利率上升、國際入境人數少等不利因素。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可持續採用寬鬆的財政政策,短期財政狀況穩定。​
 

國家風險報告_美國 [2022年03月]

在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升息 2 碼,將基準利率上調 50 個基點至 0.75%-1.00% 區間, 為2000年5月以來最大升息幅度,並於6月1日開始以每月 475 億美元縮表(300 億美元美國公債,175 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將在三個月內逐步提高縮表上限至每月 950 億美元。鄧白氏風險評等將美國金融服務產業從 2 月的 DB3b 下調至 3 月的 DB3d,儘管仍處於中低風險,然而通膨打擊企業和消費者。根據1月《資深信貸人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預估2022年貸款需求將增加,商業銀行貸款標準亦將進一步放寬,其中商業性貸款將增加,而個人或家庭貸款則會下降。

國家風險報告_台灣 [2022年04月]

在台灣, 2 月份零售額同期成長 6.3%,為 2021 年 5 月以來的最高準,通膨壓力將削弱消費者購買力,2022 年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 3.27% , 漲幅創 115 個月新高,核心 CPI 漲2.47%、漲幅為 158 個月新高。台幣持續走弱在 2022 年 4 月跌至 18 個月低點加劇通膨壓力。 台灣央行3月17日宣布升息1碼,調升政策利率0.25個百分點,將重貼現率調整為至 1.375%,這是自 2007 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升息,也是自 2011 年以來首次升息。在通膨跡象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不排除美國聯準會在 2022 年將多次升息。此外,鑑於央行在 3 月意外加息,銀行已將中小企業貸款 0.1% 優惠利率延長至 2022 年 6 月,讓中小企業借款人繼續取得低成本資金。強勁的房地產需求和半導體行業的持續產能擴張將支持貸款增長。整體而言,除了進行中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的新興風險是全球金融市場和外資流出。

國家風險報告_香港 [2022年05月]

在香港,面對 Covid-19 確診數激增,今年2月實施嚴厲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後,今年第一季經濟急據緊縮。雖然現在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 5月中起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仍存在區域貿易放緩、利率上升、邊境管制等不利因素。有利的是香港財政儲備高,可持續採用寬鬆的財政政策,短期財政狀況穩定。
 

1 / 8 頁 共 156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