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鄧白氏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指數,目的在協助企業洞察與了解對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的影響,以及上游和下游供應鏈的當前狀況。鄧白氏台灣區總經理孫偉真表示,「我們利用數據開發了該項指數,企業能夠使用此資訊即時監控客戶變化的情形,改進目標策略,並且為提高銷售和行銷投資提供資訊。」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及集保結算所共同主辦第一屆「2020監理科技黑客松」(Taiwan RegTech Challenge 2020),美商鄧白氏台灣分公司與金腦數位共同參賽,在「實質受益人辨識」領域表現突出,17日榮獲最高榮譽-優勝獎及玉山商業銀行企業POC獎的肯定,也是唯一以辨識實質受益人為主題獲勝的團隊。美商鄧白氏在監管科技與實質受益人辨識主要掌握三大優勢,分別為掌握全球股權結構資料、國際優勢與在地經驗。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及集保結算所共同主辦的第一屆2020 監理科技黑客松(Taiwan RegTech Challenge 2020 )成績揭曉,美商鄧白氏台灣分公司與金腦數位共同參賽,在歷經四個月的賽程後,獲頒獲最高榮譽優勝獎及玉山商業銀行企業POC獎的肯定。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孫偉真強調,鄧白氏的服務在監管科技RegTech擁有強大優勢,不僅具備豐富的國際經驗,更落實在地的服務,可以協助台灣金融機構導入國際解決方案,使台灣金融產業於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美商鄧白氏於2021年1月11日宣布,完成歐洲一流數據和分析公司及鄧白氏全球網絡長期成員Bisnode Business Information Group AB (“Bisnode”)的收購案。此次收購代表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來加強鄧白氏的全球投資組合,並匯集獨特的資產,使鄧白氏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當前的客戶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在顛覆性宏觀環境的挑戰使得數據和分析洞察以及向數位業務變得更加關鍵之時,這種領先和值得信賴的品牌組合將為企業提供支援。
美商鄧白氏第四季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報告指出,多數受訪企業對第四季景氣持正面態度,其樂觀程度相較第三季樂觀,主要反映在銷售量、淨利潤、新增訂單量此三項關鍵參數。美商鄧白氏全球首席經濟學家Arun Singh在評論調查結果時表示,台灣得以在後疫情時代保有高度的產業成長,正是具備了較佳的環境來支持常態性商業運作。台灣由於產業結構與科技應用高度相關,得於全球持續彈升的5G電信及IT設備零售需求下,維持高經濟成長。
美商鄧白氏全球合作夥伴Cribis,根據鄧白氏全球付款資料庫DUNTRADER中的企業數據,收集並分析比較全球38個國家/地區的付款趨勢。結果發現丹麥有86.9%的公司準時付款,居歐洲之首;亞洲則以台灣表現最優,有75.1%的企業準時支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衝擊全球貿易及供應鏈。全球商業數據分析領導者鄧白氏(Dun & Bradstreet)對此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至少有五百萬家企業供應鏈因此受到影響,其中900多家甚至名列美國《財富》1000強(Fortune 1,000)。鄧白氏建議企業應加速分散供應商,做好供應商完整評估與供應鏈管控,儘早對關鍵零組件進行雙源採購,避免供應商過度集中單一區域的地緣風險。
鄧白氏台灣 孫偉真總經理受法務部廉政署邀請,參與於10月16日所舉行的「外商及企業誠信」論壇,演講分享數位科技導入企業誠信的經驗。為讓在台外商企業與社會大眾能清楚了解國內廉政政策現階段推動重點,擴大企業誠信治理影響力,廉政署邀請企業及學界專家舉辦論壇」,就建構私部門防貪機制交流意見及分享治理經驗。署長鄭銘謙說,隨著全球化腳步及社群媒體快速發展,老百姓漸漸重視貪腐問題,容忍度越來越低,世界各國也因此增訂貪腐管理法令,他期許公私部門攜手合作,共創廉潔家園。
鄧白氏秉持「成功來自於無私」的精神,今年鄧白氏Do Good Week 公益周決定前往新北三芝孩子的秘密基地,北海岸地區地處偏遠,造成交通不便、教育資源匱乏、資訊封閉,弱勢家庭兒少受教機會因城鄉差距呈現不平等現象。
鄧白氏台灣號召同事們滿懷愛心,陪伴偏鄉孩子一起從遊戲中體驗互助精神、一起共餐、一起攜手完成充滿想像力的饅頭創作,陪伴孩子們共度一個歡樂、健康的午后時光。
為遵照財政部落實節能減碳及發票無紙化政策(財政部令台財資字第 1070001765 號「電子發票實施作業要點」),配合推動電子發票。鄧白氏台灣於2019年9月1日起實施以電子郵件(Email)寄送「電子發票」證明聯。
美中貿易情勢呈現僵局,將使得全球供應鏈進行移轉或重組,對跨國企業的意義在於必須盡早思考全球布局模式。對於台灣企業來說,如何運用持續推動產業升級,以求在供應鏈中取得關鍵地位,是在美中貿易戰中的生存重點。數位創新科技翻轉全球商業模式,台灣企業該如何面對新世代的科技轉型,塑造智能化的未來企業?
美商鄧白氏台灣分公司表示,美中貿易戰,台灣可望受惠轉單,現在正是在挑戰中見到商機的時機。數位創新科技翻轉全球商業模式,台灣中小企業若能因應新世代的科技轉型,塑造智能化的企業並達到商業創新,將有利於開拓全球市場。
數位創新科技翻轉全球商業模式,台灣企業該如何面對新世代的科技轉型,塑造智能化的未來企業?協助台灣中小企業站上世界舞台,讓企業第二代或新創公司也能掌握時局變化、迎接挑戰、優雅轉身,美商鄧白氏台灣分公司23日舉辦數位轉型商業創新論壇暨發表會,帶領中小企業數位轉型,透過商業創新進軍全球市場。
隨著各企業積極前進海外,若能藉由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客觀資料,除了深入了解當地的經營情形,並藉由各種商業數據資料,更可以選擇出最合適的合作夥伴,對於前進全球,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絕佳功效,接下來將分享實際的案例。
由資誠(PwC Taiwan)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所執行的《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內可發現台灣的新創輪廓,其商業模式有51.5%屬於B2B業務形式,而B2B業務開發成功與否,攸關企業能否存活。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調查臺灣新創企業存活率,創立至第5年的存活率為57.43%,顯見新創企業要存活,絕對不能忽視業務開發的重要性。
由資誠(PwC Taiwan)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所執行的《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內可發現台灣的新創輪廓,其商業模式有51.5%屬於B2B業務形式,而B2B業務開發成功與否,攸關企業能否存活。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調查臺灣新創企業存活率,創立至第5年的存活率為57.43%,顯見新創企業要存活,絕對不能忽視業務開發的重要性。
了解實質受益人對企業營運至關重要,能提升合規性、透明度和風險管理。實質受益人是對公司具最終控制權的自然人。識別方法包括客戶盡職調查、查詢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及委託第三方調查。挑戰在於公司結構複雜、資訊追蹤困難及隱藏身分。D&B合規管理平台整合多方數據源,有助企業快速辨識及持續監控實質受益人,降低風險。
供應鏈韌性定義為何?為什麼它對於企業如此重要?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報導中,美國海關因懷疑福斯汽車使用的零件違反對華制裁零件來源,導致超過1000輛車被扣押。企業在全球擴展中可能會面臨各種風險,而供應鏈韌性能為企業帶來有保障且更大的可能性。
全球經濟情勢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之下,企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加,因此越來越多特別是國際貿易商,或是業務有跨境交易需求的公司,會購買「貿易信用保險」也稱為「應收帳款保險」,避免應收帳款變成呆帳,造成財務損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