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 和《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在高關稅政策升溫、經濟成長動能放緩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全球企業信心自上季大幅下降12.9%後連續第二季下滑。GBOI本季為112.9,較上季下跌1.3%;台灣BOI則由140下降至105,季減25%,同樣為連續第二季下跌。其中,83%的全球企業認為貨幣政策將對營運產生重大影響,86%的企業則擔心通脹升溫會帶來更大的破壞性。而台灣企業普遍認為「緊縮貨幣政策」、「供應鏈中斷」和「匯率波動」是未來營運的三大關鍵風險。這凸顯了企業經營態度轉趨審慎,極需加強風險管理並調整策略以應對局勢。

全球企業觀察:美國貿易夥伴及出口導向產業受關稅影響大
根據報告,出口導向產業如汽車、電子與金屬業等,企業樂觀指數的下滑最為顯著。在關稅措施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3.1%)和其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墨西哥(-3.7%)、日本(-2.6%)與南韓(-11.3%)等經濟體的企業信心下滑。相較之下,中型企業表現相對穩健,樂觀指數逆勢上升7.8%;與AI與自動化相關產業亦展現成長動能,反映企業聚焦效率與轉型的優先順序。    

2025年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關鍵發現:
(1)全球企業樂觀指數:
整體GBOI為112.9,連續兩季下滑。製造業(-3.1%)與服務業(-0.2%)同步轉跌,礦業(-8.9%)與電氣設備製造(-8.2%)跌幅居前,化工業(+1.9%)與旅宿業(+3.2%)則略為增長。大型與小型企業指數分別下滑5.2%與5.4%,小型企業在先進經濟體中更達-7.5%。
(2)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
全球供應第二季度僅微幅上升0.7%,此前第一季度曾大幅下滑10.7%。新興經濟體推動了這一小幅回升,增長8.8%;而先進經濟體則持續下降,第二季度下降1.6%,此前第一季度已下跌9.7%。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以及全球貿易動態的變化,特別是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3)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
2025年第二季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下降8.6%,呈現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高資本成本、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貿易關係重塑等因素對企業財務信心的影響。此外,有高達90%的受調國家信心指數呈現下滑,整體反映出消費信心下降、高利率和地緣政治政策所帶來的壓力。
(4)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 
2025年第一季商業投資信心指數 與前期比較,小幅下降4.7%,但仍高於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平均值29.1%。這顯示在多國央行承諾降息的情況下,企業對前景仍舊樂觀以對。
(5)全球企業ESG指數:
全球企業ESG指數在連續成長三季後,於2025年第一季出現3.3%的下滑。儘管企業持續聚焦環境議題,且高達77%的企業認為氣候變遷是重要議題,其中58%更認為其發生的可能性很高,但在社會與治理面向的參與度卻略有下降。這顯示在當前經濟與監管環境變動下,企業的永續策略正處於重新調整的階段。

美商鄧白氏2025Q2全球企業樂觀指數
台灣企業信心持續下降內需疲弱與外部風險雙重夾擊
2025年第二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顯示,台灣BOI指數降至105,較前一季下滑25%,為連續第二季下跌。企業對銷售、市場需求與投資的預期明顯轉趨保守,主因為高利率環境、主要出口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本地消費疲弱所致。而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及全球高科技供應鏈調整,作為台灣出口主力的ICT產業整體樂觀指數並未明顯成長,特別是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更為保守,下修幅度達36.5%。
 
2025年第二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主要發現:
2025年第二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顯示,台灣BOI指數降至105,較前一季下滑25%,為連續第二季下跌。企業對銷售、市場需求與投資的預期明顯轉趨保守,主因為高利率環境、主要出口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本地消費疲弱所致。而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及全球高科技供應鏈調整,作為台灣出口主力的ICT產業整體樂觀指數並未明顯成長,特別是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更為保守,下修幅度達36.5%。
  (1)各產業樂觀指數:
製造業和服務業第二季度的樂觀指數同步走跌,分別為25.6%及24.6%。尤其製造業整體樂觀指數已連續下降三個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更大幅度的下降反映對內需疲軟的擔憂。在六個參數中,銷售、內銷訂單、盈利能力和僱用員工的樂觀指數下降,而製造業的出口訂單和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出現微幅回升,可能與主要貿易夥伴因美國加徵關稅風險而提前備貨的行為有關。
(2)各企業規模樂觀程度:
台灣大型企業在本季回升11%,收復第一季25%的跌幅,顯示其在高利環境下具備一定的調整韌性。然而,中型企業樂觀指數驟跌63%,為所有規模中跌幅最大,顯示其對市場變化反應較為敏感。小型企業則連兩季下滑,本季再減10%。具體來看,大型企業普遍對淨利與銷售價格持樂觀態度,惟對人力擴編仍審慎,下降17%。中型企業僅對出口訂單增加67%,其餘面向全面下跌;小型企業則僅在銷售價格方面表現亮眼,上升22%。
(3)產業別各項指標樂觀程度:
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有所改善,製造業和服務業均出現增長,分別上升8%和7%。此外,淨利潤的樂觀指數整體下降31%,其中製造業下降39%,服務業下降25%。
美商鄧白氏2025Q2台灣企業樂觀指數
根據《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風險與轉型並存,企業需強化彈性佈局
針對報告結果,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表示,「全球與台灣企業連兩季出現信心回調,顯示在高度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對風險的敏感度大幅提升。台灣企業在面對關稅壓力、高利率與內需走弱等挑戰下,更需落實風險控管與資源調整。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AI、自動化與效率優化仍持續投入,這正是轉型契機的展現。在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時代,企業應強化多元佈局,掌握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勢,以建立更強韌的營運能力。」




關於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GBOI):
每季更新的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目的在衡量全球企業的樂觀程度,並提供獨特且全面的見解,探討商業領袖們對增長、營運和投資預期及展望背後的想法。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由五個客觀量化指數組成:(A)全球企業樂觀指數、(B)全球商業供應鏈連續性指數、(C)全球企業財務信心指數、(D)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E)全球企業ESG指數。前四個指數反映了下一季的商業預期,而ESG指數反映了本季對關鍵ESG屬性的看法。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針對32個經濟體、17個產業和大中小等三種企業規模,對全球約10,000家企業進行調查,搭配鄧白氏專有的數據和經濟專業知識進行補充。有鑑於GBOI報告發行已歷經一年,累積一定的資料深度,故深化指數設計,並調整指數計算方法,以Q3 2023至Q2 2024為基準進行標準化計算。當分數高於100時,代表正向樂觀;而分數低於100 時,則代表趨向保守、樂觀下降。

關於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
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目的在衡量台灣商業社群的脈動。鄧白氏每一季都會根據產業對GDP的貢獻,從鄧白氏全球近6億筆的商業信用數據資料庫中隨機抽取來自製造業和服務業類別的公司樣本。其所擷取的樣本是台灣地區的商業縮影。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主要係依據製造業和服務業受訪者對六個關鍵參數的樂觀程度,即銷售量、淨利潤、銷售價格、新增訂單量、備貨水準、雇用員工數。綜合企業樂觀指數是透過不含備貨水準的五項參數分配統計權重計算而來。調查採用實際狀況與預期景氣互相參照。受訪者皆為企業中高階管理人員。受訪企業回答前一季的實際狀況與下一季的預期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增加、減少或沒有變化) ,以了解不同產業別企業對景氣的樂觀程度。本次調查於2025年2〜3月期間進行。

關於美商鄧白氏:
鄧白氏Dun & Bradstreet是全球商業數據與專業分析領導者,自1841年以來,鄧白氏致力於協助各大中小型企業管理風險和挖掘商機。鄧白氏數據雲透過揭露數據的洞察分析,提供多種商業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高營收、降低成本、管理風險,並實現業務轉型。擁有接近6億筆的企業資料,3萬種數據源,240個國家與地區,95種語言,全球總計逾5,000位諮詢顧問、分析師、研究員。全球近九成FORTUNE 500大的企業用戶都是使用鄧白氏的企業情報資料庫來做為市場行銷及風險管理的工具。美商鄧白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成立於1992年,為台灣市場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以協助企業降低風險並加速業務增長,包括:財務風險管理、行銷業務拓展、供應商管理、法遵合規盡職調查、鄧白氏環球編碼、鄧白氏企業認證標章、鄧白氏ESG永續標章等。更多鄧白氏資訊,敬請瀏覽www.dnb.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