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並將之運用於行銷和廣告目的。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呆帳(Bad Debts)指的是企業提供貸款或其他債權行為,當客戶、借款人不再有能力或無意願償債,導致企業無法回收款項,在會計帳目上,就會被列為「呆壞帳費用」。 

呆壞帳費用產生後,會讓公司損益表的應收帳款金額變少,因此呆帳會影響一家企業的財務預測及造成現金流不穩定,更嚴重者,影響企業的信用評等和聲譽。所以一家營運良好的企業,為了維持自身金流穩定,必定要適時監督客戶信用與金流狀況。如何妥善處理呆帳,並適時監測自身與客戶財務風險,成了企業經理人的必修課。 

如何預防呆帳發生?
產生呆帳前借款人的5大可能行為特徵

 
  • 應收帳款,逾期未收回 
 
  • 對方失蹤、失去聯絡 
     

  • 對方多次不守合約承諾 
     

  • 付款逾時的天數拉長 
     

  • 對方因欠債被第三方控告 

 

既然呆帳對企業的運營及財務有潛在負面影響,企業該如何避免呆帳發生?以下說明事後補救、事前預防兩個階段的建議。 

呆帳事後補救的6項策略,呆帳管理必知! 

策略一 評估呆帳程度

企業先針對呆帳影響程度進行盤點,包含檢查未還款金額、呆帳時間多長、負債方母子公司族譜等,評估呆帳規模有助擬定後續處理方法。在評估一家公司是否還有支付能力時,勢必需要查閱相關企業與子母公司的財務狀況,此時可以參考如 Finance Analytics財務分析平台,徹底透視企業關係鏈與其財務狀況。 


策略二 進行追討措施

企業主動與借款客戶聯繫追討款項,可透過面談、電話或發送催款函件,進一步了解客戶欠款原因,尋求後續解決方案促使借款人履行義務。 


策略三 重新協商還款方案

如果借款客戶是因外部因素而無法一次支付款項,雙方可重新商討還款方案,例如改為分期付款、延遲付款、或其他可行償還方式。 


策略四 債權標售給資產管理機構處理

當欠款方遲遲不付款,企業可以透過「應收帳款承購」將帳款債權轉讓給銀行或民間融資公司,由他們承接催收款項或資金融通


策略五 重新調整信用政策改善內控機制 

為了避免呆帳情況一再發生,建議企業重新檢視信用和風險管理政策,針對客戶篩選機制、信用評估流程、授信限額進行調整,並改善財管、風管、監督機制等內控項目。 


策略六 認列呆帳檢附文件減除所得稅額

呆帳發生後,依據《所得稅法》第49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4條,需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才能認列呆帳損失,進而在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從課稅所得額減除。不過須特別注意的是,呆帳損失須在實際發生的年度進行認列,若逾期該列報的年度恐遭剔除補稅。 

帳事前預防的3項行動,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必學 


除了事後補救,同時也可以在事前採取預防措施,減少呆帳的發生機率。 

行動一 加強供應鏈管理多元客戶結構

企業應該持續更新手上供應商、合作夥伴名單,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並且試圖讓客戶結構更多元,減少單一客戶的依賴程度,避免少數供應商倒閉、違約導致呆帳風險大增。 


行動二 數據化篩選、監控客戶信用評等

現代企業經營應透過客觀數據取代主觀意識,與新客戶建立業務關係前,應該針對信用評估做更詳細的徵信,了解客戶過往財務報表、信用紀錄、商業背景等運營狀況。 


行動三 定期監控、掌握客戶付款狀況

商業活動屬於長期且持續性,因此針對所有交易項目、應收款項都應該定期進行監控,並且透過數位工具的追蹤,盡可能及早發現可能遲付或逾期付款的可能性,曾經使用過鄧白氏風險預測工具的製造業廠商曾說藉由鄧白氏扮演第三方公正的角色,透過預測型數據及供應商資訊管理,及早分析並掌握客戶群體風險,避免該家企業因資訊不對稱,而導致呆帳的情況發生。其中,D&B Finance Analytics財務風險管理平台,内建「信用智能平台」和「智慧應收款項平台」,協助企業財務和信用團隊一站式完成客戶信用評估及收款。
 
從事後補救到事前預防措施,有效降低呆帳風險,是保護企業財務健康的不二法門。除了在組織內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執行嚴謹的信用政策、加強與客戶溝通之外;也可透過數位平台提供客觀可信任的數據報告,幫助企業掌握每一筆應收帳款資料,讓呆帳損失比例達到最小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