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歐洲和多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有所改善,我們目前的預測是,2021年全球經濟活動的表現將好於2019年。然而,早期人們在金融市場中因新冠疫苗而對全球復甦產生的樂觀情緒還有可能會消散,因為即便在最先進的國家/地區,疫苗推廣也不會很迅速。這也導致許多國家正面臨捲土重來的疫情衝擊,在人們原本希望能透過自然感染病毒進而實現群體免疫的印度,新病例也再不斷增加。
疫苗供應鏈非常脆弱,同時又受現有和潛在出口管制的限制,而歐洲和印度是重要的供應國。全球範圍內成功實施疫苗接種計劃的延遲,會引發歐洲以外出現新變種及實施新的封鎖措施,並很有可能會使油價的回升進一步突破每桶60美元大關。
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預計,美聯儲2020年就業優先的貨幣政策立場並不會引發整體通膨率大幅上升。歐洲生產者價格至少持續到1月份的同比下降,以及疫情危機期間並未出現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的現象,這確實對通貨膨脹產生抑制作用。然而,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因人們對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預期以及龐大的財政刺激效應而進一步上升,當面臨美元走強的挑戰時,新興市場債券、私人和公債成本都可能會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收益率不僅反映經濟加速,也反映通貨膨脹預期,供應鏈瓶頸可能還將持續到第三季和第四季,並且產生幅度雖不大但卻明顯可見的通貨膨脹影響。
大型新興市場國家/地區將難以在2021年實現很高的接種率,而其勞動力參與率已因疫情受到抑制。2020年第四季,巴西的勞動參與率同比下降5.1%,土耳其下降3.6%,南非下降3.2%,墨西哥下降2.9%,菲律賓下降2.7%,這些數字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消費市場能以多快的速度復甦目前尚不明朗。在英國,1月份處於被迫休假狀態的勞動力和失業人數佔總勞動力的23.1%,遠高於金融危機後的水平,而在失業率處於峰值的2011年,這一數據僅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