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面對的市場環境不僅越來越複雜,同時也充滿不可預測性。企業在治理過程為了確保永續發展,落實盡職治理(Stewardship)可以提升資訊透明度、強化內稽內控、降低營運風險,有助於鞏固企業信譽及投資方/機構的信心,以維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
公司治理涉及董事會、管理階層和股東等重要角色,根據明確的治理原則,在規劃組織經營方向、擬定決策過程及結果,必須符合透明度(向利益相關者揭露訊息)、公正性(公平對待所有利益相關者)實踐框架。
內部在稽核管理必須有一套合規框架,針對像是反貪腐、勞動法規、環境保護等與企業經營高度關聯的事項,建立問責機制、權限要求、避免利益衝突等具體監控政策,有助於減少可能的違規行為或風險事件。
盡職治理就是為了確保公司經營過程能維持競爭力,定期編纂財務報告、永續發展報告及其他營運面向,也是在凸顯企業的獲利狀況及發展潛力,吸引更多潛在投資人目光。同時若遇到營運危機,也應在財務報告展示公司短中長期的應對計畫及策略。
企業近年面臨的風險管理來自於供應鏈面向,特別是因應地緣政治、生產基地重組等外在環境變化,針對供應鏈上下游的佈局必須明確揭露相關應對計畫,降低黑天鵝突發事件的衝擊。另外供應鏈管理涉及原料、產品進出口,就與永續、減碳有緊密關係,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意謂未來台灣企業要在歐盟做生意,就要落實永續的盡職治理,能提出具體措施並定期檢視成效。
至於盡職治理(Stewardship)與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這兩者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過去鄧白氏網站文章:〈「實質受益人」對企業營運的重要性!〉、〈KYC是什麼?認識你的客戶為什麼對B2B企業營運很重要?〉這兩篇內文都有提到「盡職調查」關鍵字。
儘管盡職調查、盡職治理都與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和合規要求有關,但施行的範圍及目的仍有差異,兩者比較可從下方表格看出差異。
|
盡職治理 |
盡職調查 |
核心定義 |
持續性管理手段及理念,強調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創造的內部長期價值和外部社會責任承諾 |
針對單一特殊的交易或投資,前期對相關人事物背景進行深入調查與審核過程 |
涉及對象 |
企業管理層、機構投資者及股東 |
調查特定交易或投資的利害關係人 |
施行目標 |
監督企業長期治理,確保企業在合規、ESG項目符合準則,維持企業競爭力及永續發展 |
透過詳細調查與驗證,特別關注財務、法律面向和營運風險,確保資訊真實性 |
實施範疇 |
企業法人/投資者責任、股東參與 |
財務、法律、商業相關事項調查 |
從上表可以看出,盡職調查是盡職治理的其中一個手段,盡職治理更大範圍在監督與引導企業的行為,而盡職調查偏向特定事件的調查/審查。若以生活一點來舉例,盡職調查類似買房前,請房屋仲介幫忙檢查找出潛在問題;盡職治理則為你是房子主人,希望持續維護良好屋況,以保值屋價並享有舒適的居住環境。因此,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作用,共同幫助企業從短期到長期持續奠定事業成功經營。
企業如果能確實做好盡職治理,並且與外部投資機構、股東維持良好的互動,對於組織的長遠發展是可以創造出以下價值:
.提高企業品牌價值
越來越訴求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背景下,當企業決策過程更公開透明、誠信經營,同時也願意投入更多企業社會責任,在投資人、消費者和社會大眾心中的企業信譽、品牌價值都會更加分。
.財務健康驅動經濟效益
企業進行盡職治理有效控制財務風險,有助於維持市場競爭力,從機構投資者或股東的角度,也會更願意與這類企業互動,投入長期資金創造資本利得、形成雙贏。有報導指出,當投資人積極參與盡職治理,資產回報率確實有所提升。
.強化企業韌性永續經營
這幾年因應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企業對於培養抵抗外部風險的韌性更為重視。盡職治理也是在幫助企業即時識別內外部風險,及早啟動風險管理機制來應對市場波動,具備韌性力更迅速從危機當中復原,保護企業的長期利益。
從盡職治理的範疇到效益,足以發現企業若希望為投資人、股東、乃至於客戶創造長期價值,就必須以負責任的方式展開系統性治理手段。既然盡職治理涉及風險評估、供應鏈透明多重面向,企業就需要有力的夥伴或藉助數據分析、商業智能工具幫管理層做出明智決策。
因應全球監管環境日益複雜,鄧白氏提供多種與盡職治理相關的服務,包含數據管理、風險控制、合規審查以及ESG報告等。至於具體解決方案,舉例來說,台灣企業使用D&B Risk Analytics— Compliance Intelligence合規管理平台,運用數位工具達成自動化的盡職調查,協助自身在財務風險控管、供應鏈管理、法遵合規整合等工作更為落實,讓盡職治理融合到企業日常運作,在面對未知的市場環境仍能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