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企業B2B業務開發提案 善用D&B Hoovers精準鎖定客戶提升銷售成功率

由資誠(PwC Taiwan)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所執行的《2023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內可發現台灣的新創輪廓,其商業模式有51.5%屬於B2B業務形式,而B2B業務開發成功與否,攸關企業能否存活。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調查臺灣新創企業存活率,創立至第5年的存活率為57.43%,顯見新創企業要存活,絕對不能忽視業務開發的重要性。

靈活調度企業資金!使用「應收帳款承購」策略重要建議

企業管理信用風險的工具有相當多種選擇,其中一種是應收帳款承購(Accounts Receivable Factoring),其交易概念也可稱為應收帳款融資。應收帳款是每家企業開始有實際買賣關係後,所產生的財務會計項目,在還沒收到款項之前,應收帳款承購可以變成一種靈活的資金調度方式,以及降低可能無法收到帳款的風險管理手段。 

《鄧白氏企業樂觀指數調查》出爐: 台灣2021年Q3銷售量、新訂單、淨利潤創新低

美商鄧白氏數據分析和經濟學家團隊在整合四季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後,今天發布2.0版的「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usiness Optimism Index)」調查,由之前的6個關鍵參數改為5個,調查目的在於衡量商業社群的脈動,銜接各國和各地區的GDP數據,包括: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巴基斯坦、台灣等,期盼成為經濟活動的領先指標。該指數顯示,2021年第三季的企業樂觀指數較上一季有所下降...

《2021全球付款研究報告》指出 台灣企業準時付款比例居亞洲之首、全球第五!

美商鄧白氏全球合作夥伴 Cribis ,根據鄧白氏全球付款資料庫DUNTRADE®中的企業數據,收集並分析比較全球 36 個國家/地區的付款趨勢,出版《2021全球付款研究報告》,收集超過 55 億筆付款交易,並結果發現台灣在亞洲表現最優,有 72.5% 的企業準時支付....

D&B數據雲全球業務範圍已超過4億

鄧白氏透過擴展對全球企業的洞察力,致力於提供更多種類的數據和相關分析。鄧白氏的企業、政府和非營利客戶都希望藉助鄧白氏的數據、洞察力和人工智能(AI)驅動的平台來推動智能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護你的企業身分

哪一間企業都會遇到詐騙。不論不法份子安全專家發明新方式偵測詐欺的速度有多快,不法份子改變手法的速度也不遑多讓。雖然企業不可能擋住所有詐騙,但保持警覺心並採取基本的預防措施可讓您不蒙受其害。

數據科學的現況與未來 鄧白氏首席數據科學家破解AI與大數據迷思

數據科學家會是長期站在AI舞台上的閃亮主角嗎?抑或只會曇花一現?

數位轉型變局中,先思考什麼是「對的事」?

數位轉型不是一個選項,而是每家企業的求存不歸路。它使製造端的產業價值鏈出局,顧客端的價值網絡為王;效率變其次,重在效能。因此,從一開始就要「做對的事」,而各行業「對的事」不同:零售業重點在全顧客的虛實整合服務,金融業在降低交易成本,製造業在市場需求的無縫滿足,媒體業則在以多元溝通有效經營分眾。

2019年6月全球展望

我們預計,2019年全球實際GDP增長率將從2018年的2.9%下降至2.6%。貿易和投資面臨的政治障礙將加劇對技術/利率敏感型行業的調整,而中美貿易戰自第三季度開始持續升級,將加劇對企業利潤下降的擔憂。

在現今千變萬化的數位世界裡,如何設定關注方向?

數據存在一些很有趣的現象。如何增進與數據的關係,十分值得我們思考。隱私就是現象之一。全球各地都在發生受不同隱私和數據所有權觀點影響的監管變化或事件。誰控制著數據,數據在不同情況下可用來做些什麼?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短期來看也難以找到解決方案。我們也知道更多的隱私,意味著更少的數據。或者至少可以說,更少的不同數據或更少的易於取得的數據。數據消耗型技術是否會隨著可用數據流程量和特性的削弱而退步?對關鍵應用又有哪些影響?
2 / 3 頁 共 24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