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經典文章指出,從事不同行業與研究,獲得新客戶的成本比保留現有客戶的成本高出5到25倍。此外,作者指出研究顯示,僅將客戶保留率提高5%,即可將利潤提高25%-95%!
為了讓各界更瞭解新冠肺炎對於中國各產業的影響,鄧白氏日前補充發布《新冠疫情對中國企業影響》報告,調查復工狀況和今年上半年業務評估影響。鄧白氏此份補充報告調查了中國大陸和香港共一千多家企業,產業涵蓋製造加工、零售批發、企業服務和交通運輸等。
此次調查發現,有88%的企業確認新冠肺炎疫情對於2020年上半年業務的影響。各產業中受疫情衝擊的企業均超過半數,其中以運輸業受衝擊面最廣。
全球經濟接連遭逢嚴峻挑戰,中美貿易大戰已延燒近兩年,挑戰過度依賴中國紅色供應鏈的產業經驗,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全球供應鏈措手不及,產業籠罩在斷鏈陰霾中!
《灰犀牛》一書的作者Michele Wucker提醒我們:灰犀牛是顯而易見既存的威脅,卻經常被我們視而不見。如今,中國經濟放緩的「灰犀牛」,遇上疫情帶來的「黑天鵝」,一再示警:必須制定全球供應鏈政策和應急計畫,並建立供應商風險的評估流程,避免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針對供應鏈中的關鍵零組件,必須啟動雙源採購(Dual Sourcing),形成「雙布局雙保險」的優勢。
鄧白氏近期發佈了《2019第三季度全球商業風險報告》, 報告根據各個潛在影響企業的風險狀況,對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依序排名,並為各個風險因素評分。排名前十位的風險因素分數則用於計算全球商業影響評分(GBI)的總分。最新的全球商業影響評分顯示,跨境商業前景略有改善,扭轉了第二季度該評分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的趨勢,但仍面臨極大挑戰。
鄧白氏2019第三季度全球商業影響評分顯示,儘管較上季度有所改善,按歷史標準衡量,企業面臨的風險仍然很高。2019年第三季度的評分顯示,若無意外,儘管全球經濟正在從2008-2009年的衰退中復甦,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再次放緩,企業決策者仍需持續、謹慎地關注全球商業環境。同時,與政策制定、政治和經濟發展相關的風險,在區域上呈現出分散化和多樣化的特點,這將導致商業環境越來越具有挑戰性。